在數位化浪潮中,台灣的電子發票政策交出亮眼成績單,但是也衝擊了發票捐贈文化。為了讓科技不阻礙愛心延續,台灣樂作創益協會特別籌辦「聖誕樂市集」,集結學生志工,組成「658小隊」走上街頭,讓年輕世代用行動搭起愛心的橋樑。
台灣樂作創益協會特別籌辦「聖誕樂市集」,集結500組學生志工,組成「658小隊」走上街頭,頭戴捐贈碼658髮箍,青春活力地向民眾宣導:「捐贈發票很簡單,結帳時告訴店員『我要捐贈658』就能完成!」讓年輕世代用直接行動搭起愛心橋樑,捐贈發票的美善傳統在新時代綻放嶄新樣貌。
面對老化與失智症這件事,有越來越多人重視與關心,桃園有一間社福單位,過去先從居家服務開始,陪伴失智症長輩,希望協助他們延緩症狀退化。
樂作創益協會為「重度身障者」蓋一個家,耗費3年籌募「樂城長照機構」正式動土。
藝術輔療,透過不同媒材的摸索及創作主題,讓失智症長輩以及家屬,藉由主題故事分享,連結每次要創作的主題,盡量說出心中的回憶故事。
桃園有一間社福單位,從原本的居家服務到陪伴失智症長輩,努力幫助長輩延緩退化。
樂作家務隊運用公益彩券中獎人愛心善款挹注經費,協助「身障樂兒」學習清潔技巧,並免費到獨居老人家中提供清潔服務。
「樂作家務隊」前往桃園市八德區興中里探訪50戶獨居長輩,送上生活物資補給,為長輩們帶來溫暖與關懷。
主持人:彭惠仙,專訪老來伴失智服務-督導:羅雪華
正式開幕的「樂作工坊中壢站」,以作業活動為主,自立生活及休閒文康為輔,打造模擬職場的環境。
桃園市政府社會局補助台灣樂作創益協會,在中壢區開辦社區日間作業設施「樂作工坊中壢站」,讓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域、年滿十五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,可以在此接受代工作業訓練、社會參與,並學習藝術、音樂、舞蹈與兩性教育等特色課程。
為幫助身障家庭不再獨自面臨照顧重擔,台灣樂作創益協會展現其對於社會責任的承擔,於中壢區開辦第25處社區日間作業設施「樂作工坊中壢站」。